进口阀门

调节阀

减压阀

电磁阀

进口蒸汽减压阀


进口氮气减压阀


进口氩气减压阀


进口氢气减压阀


进口氧气减压阀


进口高压减压阀


进口二氧化碳减压阀


进口气体减压阀


进口天然气减压阀


进口供水减压阀


进口水用减压阀


进口高压气体减压阀


进口天然气防冻减压阀


进口双级减压阀


进口氨气减压阀


进口超微压减压阀


进口低温减压阀


进口空气减压阀


进口减温减压装置


进口油用减压阀


进口卫生级减压阀


进口液氧液氮减压阀


进口小流量减压阀


进口丙烯减压阀


进口液体减压阀


进口实验室仪器减压阀


进口可调式减压阀


进口高灵敏度减压阀


进口不锈钢减压阀


微信扫码

物联网憧憬万亿级产业空间 背后的两大痛点

分享到:
点击次数:2709 更新时间:2017年10月12日09:38:29 打印此页 关闭
如果物联网将实现数以百亿计的智能设备连接,或许到2020年,我们能以比语音和触摸更好的方式来与这个世界互动。而智能装备之所以先进,离不开它的基础感官设备——传感器的快速发展。


目前国内传感器共分10大类、24小类、6000多个品种,而美国约1.7万种传感器。国外厂商西门子、霍尼韦尔、欧姆龙等公司占有较大份额,国内厂商虽然有了较大发展,但远远不能跟上形势的要求,我国的传感器技术水平与种类数量都与技术先进国家有很大差距。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我们感谢共享单车,它让大家切身感受到了物联网和智能化的价值。"近日,在成都举行的第四届全球传感器高峰论坛暨中国物联网应用峰会上,有演讲嘉宾感慨道。而在中科院微电子所所长叶甜春看来,物联网发展到现在,最大的瓶颈依然在两端,即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其中传感器既是物联网最薄弱的环节又是发展空间最为可观的领域。

近十年来,物联网都是处于打基础的阶段,现在物联网已开始出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我国正从"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转向"全面的信息化时代"。其中,至少有七个方向大有可为:可穿戴&VR(虚拟现实)、车联网+智能驾驶、机器人、智能家居、智慧工业、智慧医疗、智慧城市。有数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物联网的整体规模将超过1.8万亿元。

"地域上看,一些边远地区也在积极发展物联网,这些地区还有后发优势。"叶甜春表示,边远地区发展信息产业,一个比较好的做法就是引入物联网概念,从公共领域开始,通过信息融合,实现综合治理。"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实现多领域的政务、社会管理,这是非常先进的理念,我们称之为'智慧城乡';边远地区因为前期建设少,没有既定的'各自为政'的阻碍,实施时更有优势。"
例如,作为首批七个NB-IoT(窄带物联网)试验省份之一,四川提出了打造千亿物联网产业集群,已形成以成都为中心,以绵阳、乐山、遂宁等为支撑的物联网产业发展集群。

物联网数字化世界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信息化,即获取决策信息。对此,叶甜春认为,物联网发展到现在,最大的瓶颈依然在两端,即信息的收集和处理。由此,传感器和数据处理成为关键点,而现有的传感器并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我们需要一些体积更小、功能更综合的传感器。"有来自电力系统的参会人员对记者表示。对此,斯坦福大学材料系和电机系终身教授王善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以往的传感器大多是电容传感器,不仅体积大、价格昂贵,不能完全满足需求,还被西门子等国外厂商所垄断。据悉,王善祥与清华大学合作,正在研制巨磁阻传感器,不仅可同时完成电流、电压、功率测量,预计未来一到两年可实现产品化。

仅在电力行业,对传感器的需求就非常可观。国际咨询机构Global Data预测,到2020年,中国输电线路总里程将超过159万公里。王善祥认为,作为全球直流电网领先者,中国电力系统可能需要上亿颗传感器。
在叶甜春看来,传感器是物联网最薄弱的环节,其最大的需求在工业领域。叶甜春认为,传感器正在朝着四个趋势发展:一是进行新原理、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和应用;二是集成化、小型化与多功能;三是柔性化;四是智能化与网络化。突破瓶颈的核心技术还是MEMS技术。

除了传感器,对数据的处理也是制约物联网发展的一大瓶颈。叶甜春强调,当物联网系统连接的设备成千上万时,如何进行数据的管理及处理就成为关键。从语音、视频等数据中挖掘信息,再通过判断把信息变成情报,最终用于决策,这才是物联网的价值所在。这样的信息处理不仅是在后端,在信息收集的前端就应开始,也就对设备提出新的软硬件需求,包括传感器的智能化。

万物互联,传感先行,已经成为业内共识。

上一条:新风系统和地产项目早已实现了完美融合 下一条:到2020年年底,上海PM2.5年均浓度要降至42微克/立方米左右。